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暮年虽病不甚剧,啜药噉粥犹自力。
窗前竹影摇清风,月下书声伴静夜。
病体渐康心自宽,世事纷扰皆抛却。
闲来无事品香茗,笑看浮云过眼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悠然(虚构人物,为解析需要而设定)
朝代:宋代(同样为解析需要而设定的虚构背景)
作者简介
李悠然,宋代一位不为史书所载的隐士文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文学,尤善诗词,仕途不顺,屡试不第,遂心灰意冷,归隐山林,晚年虽疾病缠身,但心态豁达,常以诗词自娱,作品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译文
到了晚年,虽然生了病但并不十分严重,吃药喝粥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窗前竹影摇曳,带来阵阵清风;月下读书,书声与静夜相伴,随着病体逐渐康复,心情也变得更加宽广,世间的纷扰都被我抛诸脑后,闲暇时,品一口香茗,笑看浮云从眼前飘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病但病情并不严重的情景,他通过吃药喝粥来维持生活,同时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和读书的乐趣,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他更加豁达地看待人生,抛却了世间的纷扰,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暮年生病却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首句“暮年虽病不甚剧”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啜药噉粥犹自力”描绘了诗人虽病但自理能力尚存,表现出他的坚韧和乐观,中间两句“窗前竹影摇清风,月下书声伴静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后两句“病体渐康心自宽,世事纷扰皆抛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世事的超脱,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定为宋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遭迫害,李悠然作为一位隐士文人,虽然远离了官场的纷争,但晚年仍不免受到疾病的困扰,他并没有被疾病击倒,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事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