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刘宝学二首·其一
宋·王十朋
两楹梦後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海内文章推独步,生前风节已无双。
空余事业传千古,谁继声名到九原?
我亦当年门下士,抚棺泪落痛何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后,他积极投身科举,高中状元,曾任秘书郎、起居郎等职,王十朋一生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文俱佳,有《梅溪集》等著作传世。
译文
自从孔子在梦中见到周公在两楹之间去世后,世间就少了真正的儒者,那些毁誉之言都是徒劳的,他们又怎能真正了解你呢?你在海内的文章堪称独步,生前的风节更是无人能及,你留下的事业将传颂千古,又有谁能继承你的声名到达九泉之下呢?我当年也曾是你的门生,如今抚摸着你的棺材,泪水滑落,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释义
两楹梦後:指孔子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后用来比喻儒者之死。
真儒:真正的儒者,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儒家学者。
毁誉徒劳:指外界的毁誉之言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它们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渠:代词,指刘宝学。
九原:指墓地,这里用来指死后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王十朋为悼念刘宝学而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首句以孔子之梦引出“真儒”之难遇,既是对刘宝学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对当世儒者稀缺的感慨,次句“毁誉徒劳岂识渠”则是对那些只知毁誉而不识真儒之人的批评,接下来两句,诗人高度赞扬了刘宝学的文章和风节,认为他在海内无人能及,最后两句,诗人以门生身份自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十朋得知刘宝学去世之后,刘宝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和官员,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王十朋与刘宝学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对刘宝学的去世深感悲痛,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悼念刘宝学,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十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真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