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祠怀古
唐·李商隐
神禹祠庭遗剑佩,先秦金石古文章。
千年水患凭谁问,一片丹心付沧桑。
古木参天遮日月,荒祠寂寂锁烟霜。
英雄已去空遗恨,独倚阑干泪满腔。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在神禹祠的庭院里,遗留着古代剑佩的遗迹,还有先秦时期金石上镌刻的古朴文章,千百年来,水患频发,又有谁能来询问并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一片忠诚之心,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付诸沧桑,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遮蔽了日月的光芒,荒凉的祠堂寂静无声,被烟雾和霜雪所封锁,英雄已经离去,只留下满腔的遗憾,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泪水充满了眼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神禹祠的荒凉景象和遗留下的古代遗物,表达了对古代英雄治水功绩的怀念和对当前水患频发的忧虑,也寄托了诗人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英雄逝去的哀悼。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描绘神禹祠的遗迹和古文章,引出了对古代英雄治水功绩的回忆,诗人又通过描绘古木参天、荒祠寂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之情,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又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水患频发,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英雄治水功绩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忧虑,也寄托了诗人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之情,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可能受到了神禹祠等古迹的启发,从而产生了这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色彩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