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偶记
唐·王维
山光轩上几闲游,潭毒关前又小留。
云影悠悠随鹤去,松声阵阵伴人愁。
远峰如画入诗眼,近水如镜映心头。
此行不为求名利,只愿逍遥任去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进士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译文
在山光轩上我曾多次悠闲地游历,又在潭毒关前稍作停留,云彩的影子随着白鹤悠然飘去,阵阵松涛声伴随着我心中的忧愁,远处的山峰如画般美丽,映入我的诗眼;近处的水面如镜般平静,映照在我的心头,这次出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只愿能够逍遥自在地来去自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游历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山光轩”、“潭毒关”等具体地点,以及“云影”、“松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游历的所见所感,首联“山光轩上几闲游,潭毒关前又小留”点明了游历的地点和心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颔联“云影悠悠随鹤去,松声阵阵伴人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悠然自得的一面,也有淡淡的忧愁,颈联“远峰如画入诗眼,近水如镜映心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美景的壮丽和细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尾联“此行不为求名利,只愿逍遥任去留”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晚年时期,王维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因此他常常游历山水之间,以自然为伴,以诗酒为友,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传达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王维晚年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即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