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父词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云溪湾里钓鱼翁,蚱蜢为船荻为篷。

酒满瓯,云满空,清秋醉倒在芳丛。

楚客乘舟日向西,片帆烟际闪孤霓。

望青山,两泪垂,不向渔竿谩叹机。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一闲舟,靠浦随潮得自由。

青草岸,白蘋洲,堪把长竿系钓钩。

翻覆思量君谕我,从来安坐得鱼多。

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

(注:最后一句“翻覆思量君谕我,从来安坐得鱼多,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并非传统《渔父词》五首中的原句,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但在此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整体解析中,并假设其为张志和所作意境的延伸。)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也是一位道家学者,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自幼聪颖好学,三岁能读书,六岁能属文,十六岁明经及第,曾一度担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等职,后因事获罪贬官,从此弃官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和渔歌子最为著名,其《渔父词》五首更是流传千古,被后人誉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译文

(针对最后一句“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进行单独翻译)

多么希望能化身成为一对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滩头之上,然后悠然飞去。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白鹭作为自然界中自由飞翔的鸟类,成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化身,他渴望像白鹭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

赏析

这句诗以白鹭为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白鹭的飞翔,不仅象征着身体上的自由,更寓意着心灵上的解脱和超脱,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他作为道家学者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张志和一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他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功名利禄深感厌倦,因此选择了隐居江湖,以钓鱼为乐,以山水为伴,在这首《渔父词》中,他通过描绘渔父的悠闲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这一句,更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强烈渴望和向往的体现,在创作这首词时,张志和可能正身处江湖之畔,望着飞翔的白鹭,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于是写下了这句流传千古的佳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