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掩竹篱分小径,一泓沙井贮寒泉。的释义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数掩竹篱分小径,一泓沙井贮寒泉。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阴边有鸟喧。

野老逢迎多近酒,樵夫谈笑半归田。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暮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译文

竹篱笆遮掩着数次转折的小径,一口沙井中蓄满了清冽的寒泉,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绿树成荫的地方鸟鸣声声,乡野的老人常常相逢便邀我共饮,樵夫们谈笑间多半已归隐田园,这其中的真正意趣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傍晚的烟雾缭绕。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首联“数掩竹篱分小径,一泓沙井贮寒泉”以竹篱、小径、沙井、寒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颔联“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阴边有鸟喧”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生机,颈联“野老逢迎多近酒,樵夫谈笑半归田”则通过描写与乡野之人的交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暮烟”以诗人的孤独守望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山居生活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诗中通过对竹篱、小径、沙井、寒泉、白云、绿树、鸟鸣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通过与乡野之人的交往,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尾联的“独倚危栏看暮烟”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对周围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乡野生活的体验,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孤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