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田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
林间呼鸟时相和,溪上逢僧或共行。
野老献花迎客至,儿童争果闹林楹。
从今得遂归田计,且醉东皋一片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达,著有《小畜集》。
译文
(后两句)
归乡探访亲友时,我忘却了官场的地位与权势之重,刚刚辞去言官的职责,便觉得身心轻松了许多,在林间呼唤鸟儿,它们时常与我应和,在溪边偶遇僧人,或许还会一同行走,村里的老人手捧鲜花迎接客人的到来,孩子们争抢着果实,在林间的屋楹下嬉闹,从今以后,我得以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且让我在东郊的田野上沉醉于那一片青翠之中吧。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归乡后的轻松与愉悦心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诗人通过描绘归乡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赏析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将诗人辞官归乡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忘位重”与“觉身轻”的对比,突出了辞官前后的心理变化,表达了对官场权势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归乡后的生活场景,如林间呼鸟、溪上逢僧、野老献花、儿童争果等,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创作背景
王禹偁在仕途上曾屡遭贬谪,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与权势之争深感厌倦,他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首诗便是在他辞官归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以及对官场权势的淡泊与超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