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忧国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

四海但闻歌战伐,九州何处是归程。

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

欲说还休愁更浓,夜深独坐对青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全诗,但风格与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相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深知忧虑国家大事的人还有谁比得上你呢?仔细观察你,即使不说什么,言语间也自然流露出平和,全国各地只听到歌唱战争的声音,这广袤的九州大地哪里才是我的归途呢?多年来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面对万里悲凉的秋天,我常常感到自己如同漂泊的旅人,想要诉说心中的愁苦却又难以开口,只能让愁绪更加浓厚,深夜时分独自坐在青灯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首联直接点出诗人对忧国者的敬佩,并暗示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颔联通过描绘战争频仍、无处为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颈联则转而写自己的多病之身和漂泊生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尾联以夜深独坐对青灯的情景作结,将诗人的愁苦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首联的“极知忧国人谁及”一句,既是对忧国者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的“夜深独坐对青灯”一句,则以其孤独而凄凉的氛围,将诗人的愁苦之情推向了极致,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语言上平易近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陆游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国势衰微的时代,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