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轩
宋·沈括
修修万竹压康庄,碧玉椽围一尺强。
影乱绿云低拂地,声喧清雨夜敲窗。
岁寒别有非常操,春晓谁同百卉芳。
只合此君为伴侣,他年归老竹山庄。
作者及朝代
作者:沈括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工程技术、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其代表作《梦溪笔谈》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译文
修长的万竿翠竹压满了宽广的道路,碧绿的竹竿粗得有一尺多,竹影摇曳,如同绿色的云朵低垂拂地;夜晚,竹叶沙沙作响,仿佛清凉的雨水敲打着窗户,在岁寒之时,竹子展现出非凡的节操;而在春晓之际,又有谁能与百花争芳斗艳呢?我只愿与竹子为伴,将来归隐山林,在竹山庄度过晚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敬仰,首联写竹子的形态,万竹修长,压满道路,碧玉般的竹竿粗壮有力,颔联写竹子的动态,竹影摇曳,竹叶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颈联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竹子在岁寒时的非凡节操,以及在春晓时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愿与竹子为伴,归隐山林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与坚韧,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竹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诗人也通过竹子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归隐山林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沈括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但在仕途上也经历了不少波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生归隐之意时所作,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被用来表达高洁、坚韧等品质,沈括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在创作这首诗时,沈括可能正身处竹林之中,感受着竹子的美丽与坚韧,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