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行。
幽径草芜菅,兰叶自葳蕤。
桂子何蓊郁,秋风正萧飒。
苍苍丁零塞,今古长城路。
亭堠何摧兀,暴风起茅屋。
朔雪暗河冰,胡风昨夜渡。
愁云低漠漠,飞鸟上崔嵬。
行子去未已,春鸠鸣相追。
炎蒸毒我肠,寒雪僵我足。
一登南山顶,回首见吴楚。
隐映林稍日,乱流溪上雾。
落石泉声咽,幽窗竹影寒。
岩前开静室,席上置清琴。
就封他日轻裘去,应过三峰处处留。
仙书一两卷,聊用慰风尘。
作者及朝代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羁留洛阳,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尉,他性格孤直,不肯逢迎,一生郁郁不得志,死后才由郑余庆等为他办理丧事,孟郊工诗,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孟诗多写身世之感与潦倒穷愁之情,或表现骨肉亲情与人间冷暖,语言质朴自然,或冷峻刻露,独具特色。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把天地都塞满了,太阳和月亮从山顶升起落下,山中的高峰到了夜晚还留有落日的余晖,幽深的峡谷里白天依然昏暗不明,住在终南山中的人思想纯正,即使道路艰险,他们的心也是平静的,长风猛烈地吹动松柏,声音掠过千山万谷,带来一片清寂,面对此情此景,我后悔读那些无用的书,每天追逐着微不足道的浮名,我要对隐居山林的人说,等时机成熟,我一定会再来这里隐居。
(以下为针对关键词“就封他日轻裘去,应过三峰处处留”的局部译文)
等到将来有一天我穿着轻便的裘衣离开此地时,我必定会经过这三座山峰,每一处都会留下我的足迹和回忆。
释义
“就封他日轻裘去,应过三峰处处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终南山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他设想自己将来有一天离开此地时,会穿着轻便的裘衣,经过终南山的三座山峰,每一处都会留下他的足迹和深深的回忆,这既是对终南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终南山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设想自己将来离开此地时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对终南山的眷恋和不舍,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
创作背景
孟郊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他早年生活贫困,曾羁留洛阳,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他性格孤直,不肯逢迎,因此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孟郊对隐居生活产生了向往和追求,他游览终南山时,被这里的美景和宁静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游终南山》,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终南山的赞美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