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渭川秋老
唐·韦庄
老向人间久倦游,君恩乞与渭川秋。
林泉得计应无恨,风月相思可寄愁。
黄叶一庭寒雨过,青山半壁夕阳收。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去芦边放钓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前蜀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余首。
译文
我已年老,长久地在人世间疲倦地游历,如今只愿乞求君王恩赐给我渭川的秋色,在林泉间找到归宿应该没有遗憾,风月之景可以寄托我的相思与忧愁,一场寒雨过后,庭院里落满了黄叶,夕阳斜照,半壁青山被晚霞染红,闲暇时,我常在石上观赏流水,想要离开时,便在芦边放下钓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老向人间久倦游,君恩乞与渭川秋”直接点出诗人的心境,他感到在人间游历已久,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希望君王能恩赐给他一片如渭川般的秋色,即隐逸的生活,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景象,林泉、风月、黄叶、青山等自然景物,都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尾联“闲来石上观流水,欲去芦边放钓舟”更是将诗人的隐逸生活具象化,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渭川秋色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在人间的疲倦游历和隐逸生活的闲适自在,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韦庄虽然曾一度步入仕途,但很快就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感到厌倦,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韦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