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系树边。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采菱辛苦废犁锄。
薄暮收纶渔浦远,乱蛙声里夕阳孤。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端阁皂狂。
我有田舍清江上,闭门长夏掩蓬窗。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风露宵零人未眠,孤灯挑尽未成眠。
纸窗隔破西厢月,竹影乱摇窗下书。
老眼看书全似雾,春风吹泪落灯花。
病躯只合归田里,乞取馀年到日斜。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
吾家读书屋,一树作秋声。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雁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午后小眠,日长似年。
酒醒何处,杨柳岸边。
庙壖荒寂新犁地,堤草凄迷旧烧痕。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青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作品中。
译文
庙宇旁边的荒地寂静荒凉,新翻的土地上犁痕清晰;河堤上的青草茂密,掩映着往年烧荒留下的痕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看到人后惊飞而起,直上青云。
释义
庙壖荒寂新犁地:庙宇旁边的荒地显得寂静荒凉,新翻的土地上犁痕清晰可见。
堤草凄迷旧烧痕:河堤上的青草茂密,掩映着往年烧荒留下的痕迹,显得凄迷而富有历史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荒凉,以及自然生态的勃勃生机,首句“庙壖荒寂新犁地”通过“荒寂”与“新犁地”的对比,展现了庙宇旁土地的荒凉与新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次句“堤草凄迷旧烧痕”则以“凄迷”与“旧烧痕”的描绘,展现了河堤上青草的茂密与历史的痕迹,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最后两句以白鸟惊飞入青云的生动场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曾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午后,漫步于乡村田野时,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通过对比与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生命更迭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