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侵古路迢迢远,云傍行人故故低。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东园醉望夕阳》,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东园醉望夕阳

宋·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草侵古路迢迢远,云傍行人故故低。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幽默感,被誉为“诚斋体”,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在竹边的台榭和水边的亭子旁,我独自漫步,不喜欢有人跟随,初春时节,柳条显得柔弱无力,淡淡的晴天里,花影也显得模糊不清,一场春雨过后,我漫步在幽静的小径上,听到了无数新鸟的喜悦叫声,野草蔓延在古老的小路上,显得那么遥远,云彩仿佛故意低垂,陪伴着行走的行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园独自漫步、醉望夕阳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竹、水、柳、花、雨、鸟、草、云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人也通过“不要人随只独行”等句,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诗中的“草侵古路迢迢远,云傍行人故故低”等句,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东园漫步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沉浸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喜悦与宁静,他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内心情感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东园醉望夕阳》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内心情感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