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看山翠,吾州清绝冠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此句虽未直接出现在原诗中,但可理解为对诗中意境的概括或联想,故在此一并解析)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及描绘自然景物,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六朝时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草木与天空相连,云淡风轻,古今景致似乎并无二致,鸟儿在山色中飞来飞去,人们在溪水的歌声与哭泣声中生活,深秋时节,千家万户都被细雨笼罩,夕阳下,楼台上传来悠扬的笛声,我满心惆怅,不知何时能再欣赏到这翠绿的山色,要知道,我所在的宣州,其清丽绝俗的风光,在整个三吴之地都是首屈一指的。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宣州开元寺水阁及其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与留恋,诗中既有对六朝古都繁华不再的哀叹,也有对自然美景恒久不变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人以“六朝文物草连空”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随后通过“天淡云闲今古同”一句,传达出历史与自然之间的永恒对比,引人深思。
2、情感丰富:诗中既有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更有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动容。
3、语言优美:“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两句,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深秋时节的独特景致,画面感极强,富有诗意。
4、主题鲜明:全诗虽未直接提及“天写云山万幅图”,但通过对宣州美景的描绘,无疑展现了自然之美如同天作之合,万幅云山图卷般壮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杜牧在宣州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览开元寺及其周边,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此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表达了诗人对宣州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以及他对生活、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