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东西双白塔,先经南北两钱清。出自哪首诗?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双塔行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未见东西双白塔,先经南北两钱清。

烟霞缥缈浮空际,山水苍茫入画屏。

古寺钟声传远近,渔舟唱晚动人情。

此行不负风光好,一路吟哦到水亭。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活在清初至中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李锴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还没有看见东西方向矗立着的两座白塔,就已经先经过了南北流向、清澈见底的两条河流(这里以“两钱清”代指两条清澈的河流,钱清为地名,此处借用其清澈之意),烟霞在空中缥缈浮动,山水苍茫如画屏般展开,古寺的钟声远远近近地传来,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次旅行没有辜负这美好的风光,我一路吟诵着诗歌来到了水边的亭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美景和感受,首句“未见东西双白塔,先经南北两钱清”以白塔和清澈的河流作为引导,展现了旅途的起点和沿途的自然风光,接下来的两句“烟霞缥缈浮空际,山水苍茫入画屏”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迷人,后两句则通过古寺的钟声和渔舟的唱晚,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首句以白塔和河流作为切入点,既点明了旅途的起点,又勾起了读者对后续景色的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烟霞和山水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后两句则通过古寺的钟声和渔舟的唱晚,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的一次旅行途中,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和乐趣,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锴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