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斗令严青海夜,旌旗色照铁关秋。出自哪首诗?

风云7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原文如下: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刁斗令严青海夜,旌旗色照铁关秋。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昌龄集》等。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夜晚在青海湖上奏起刁斗报更的声音,秋夜中军帐里点亮的旌旗上的光彩映照着铁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青海地区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通过“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孤独感,而“刁斗令严”、“旌旗色照”则表现了将士们的严明军纪和高昂斗志。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黯淡无光的景象,渲染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人以“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玉门关,进一步突出了边塞的孤独和遥远,后两句则通过“刁斗令严”、“旌旗色照”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将士们的严明军纪和高昂斗志,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这组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战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崇高敬意,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唐朝的边疆形势密切相关,唐朝时期,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将士们长期驻守边疆,饱受战争之苦,王昌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就是对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