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遗虏游魂岂足忧,汉家方运幄中筹”,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克庄的《戊辰即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戊辰即事
方信刘郎字太冲,
挥毫自足擅词锋。
遗虏游魂岂足忧,
汉家方运幄中筹。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文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反映。
译文:
我确信刘郎(指自己或某位有才华的文人)的字写得如同太冲(古代文人的美称)一样出色,挥毫泼墨间自然能够独擅词锋,那些残留的敌寇游魂哪里值得担忧呢?汉朝(这里借指宋朝)正在运筹帷幄之中,准备应对一切挑战。
释义:
首句“方信刘郎字太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或某位文人的才华的自信;次句“挥毫自足擅词锋”进一步强调了其文学造诣之深;第三句“遗虏游魂岂足忧”则透露出诗人对敌寇的轻蔑态度;末句“汉家方运幄中筹”则展示了宋朝(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在积极备战、运筹帷幄的雄图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和对敌寇的蔑视态度,首联和颔联通过赞美自己的文学才华,为全诗奠定了自信而豪迈的基调;颈联则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敌寇的轻蔑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展示了宋朝正在积极备战、运筹帷幄的雄图壮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面临着金朝等北方强敌的威胁,国家形势十分严峻,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和对敌寇的蔑视态度,以激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他也通过赞美自己的文学才华来展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豪迈气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的“刘郎”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某位有才华的文人,但具体指代谁并无定论,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泛指或象征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