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杜荀鹤
秋光虽好仅经旬,过日如年感苦辛。
独坐小亭风满袖,闲吟诗句月当门。
惟恨穷秋开霁少,晚来小雨又成泥。
今朝偶见同袍者,却喜相携共一樽。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
朝代:唐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南唐为官,但终不得志,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晚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译文
秋天的美景仅仅持续了十来天,之后的日子便如同度日如年般辛苦,我独自坐在小亭中,衣袖被秋风吹得鼓鼓的,闲来吟诵诗句,月亮正好照在门前,只恨这深秋时节晴朗的天气太少,傍晚时分又下起了小雨,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今天偶然遇到了同袍(指旧时同学或同僚),心中欢喜,便一同携手饮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惟恨穷秋开霁少,晚来小雨又成泥”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深秋时节晴朗天气稀少的遗憾,以及小雨带来的不便。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前两句“秋光虽好仅经旬,过日如年感苦辛”直接点出了秋天的短暂和诗人的感受;中间两句“独坐小亭风满袖,闲吟诗句月当门”则通过描绘诗人的独坐和吟诗,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才情;最后两句“惟恨穷秋开霁少,晚来小雨又成泥”和“今朝偶见同袍者,却喜相携共一樽”则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的遗憾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和时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秋天的某个时刻,他独自坐在小亭中,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和月光的照耀,心中不禁涌起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他也对深秋时节晴朗天气稀少的遗憾和对友情的珍视进行了深刻的抒发,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荀鹤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