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相和苇间起,菱船远入烟中去。全诗是什么?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采菱曲

唐·储光羲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渔歌相和苇间起,菱船远入烟中去。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年—约763年),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汜水尉,转安宜尉、下邽尉,后辞官隐居终南山,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乱平后,被贬谪岭南,后遇赦北归,客居丹阳,终未得官,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山水,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洗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储”。

译文

在晴朗的江面上,夕阳缓缓落下,荆楚之地的歌声伴随着女子曼妙的身姿响起,这些女子从小便习惯了采莲的生活,十五岁时便能驾驭着菱船,随着潮水出海,她们在菱荇之间荡漾,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岸边的芦苇,渔歌在芦苇丛中相互应和,菱船渐渐远去,消失在烟雾朦胧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荆楚之地采菱女的劳动生活,展现了她们娴熟的水上技能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落日、晴江、荆歌、楚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渔歌与菱船的远去,则增添了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意境。

赏析

储光羲的《采菱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荆楚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诗中通过对采菱女的描绘,展现了她们勤劳、勇敢、美丽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渔歌与菱船的远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储光羲隐居终南山期间,在隐居生活中,储光羲深入接触并了解了田园山水的美丽和乡村生活的质朴,从而创作出了大量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采菱曲》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田园生活的重视和赞美,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