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

心随素手乱,情逐断弦飞。

(注:“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总是完整出现在《听筝》一诗中,有时可能是后人添加或与其他诗作混淆,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解析中,并假设其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曾隐居庐山,后应进士试,登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杭州司马等职,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转动人著称,多写闺情、酬赠之作。

译文

(整首诗译文,包含假设添加的“空堂无人夜向中”两句)

在装饰华丽的房间里,金粟柱上挂着古筝,佳人素手轻拨琴弦,在玉房前演奏,她希望引起像周瑜那样的知音的注意,因此故意不时地拨错琴弦,夜深人静,空荡荡的堂屋里只有我一人,我躺在床上,看着床前的蜡烛火焰跳跃,烛花绽放,我的心随着佳人的素手在琴弦上跳跃而纷乱,情感随着断弦的声音飞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夜晚弹奏古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两句,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筝演奏的场景,通过“金粟柱”、“素手”、“玉房”等意象,展现了演奏环境的华美与演奏者的优雅,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则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女子对知音的渴望与期待。“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两句,以景写情,将诗人的孤寂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融为一体,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不详,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繁荣,诗人通过描绘古筝演奏的场景,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觅、情感孤独的深刻体验,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个人生活中的某种情感经历或心境变化。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