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风雨叹
唐·杜甫
疾风三日横吹雨,竹倒荷倾可怜汝。
村舍萧条人迹稀,秋来处处生禾黍。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狂风连续三日横扫,伴随着倾盆大雨,竹子被吹倒,荷叶也被吹得东倒西歪,真是让人心疼你们啊,村庄里的房屋显得萧条冷清,人的足迹也变得稀少,秋天到来,到处都是生长的庄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连续多日的风雨交加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破坏与影响,首句“疾风三日横吹雨”直接点出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次句“竹倒荷倾可怜汝”则通过具体景象(竹子倒塌、荷叶倾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同情,后两句转而描写风雨过后村庄的萧条景象和秋天的到来,暗示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冲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以及风雨过后村庄的萧条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受灾者的同情,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自然灾害的破坏,人们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迎接秋天的到来。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疾风三日横吹雨”与“竹倒荷倾可怜汝”之间的对比,突出了风雨的猛烈和自然景物的脆弱;而“村舍萧条人迹稀”与“秋来处处生禾黍”之间的对比,则暗示了自然灾害虽然带来了破坏,但生命的力量依然能够顽强地复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唐朝已经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杜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他的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风雨交加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