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战歌
唐·李贺
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千里寒光生积雪,万重秋气卷旌旗。
戈回白日心犹壮,剑指苍穹意未衰。
誓斩楼兰归汉阙,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瑰丽的诗风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李贺原作。)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奇幻的景象,语言瑰丽,情感激昂,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秋天的鸿雁排成密集的阵势横渡江面而去,傍晚的号角声在酣畅淋漓中伴随着战雨的到来,千里之外的寒光映照出积雪的洁白,万重秋气卷动着军旗在风中飘扬,戈矛在阳光下回转,战士们的心依旧壮志凌云,剑锋直指苍穹,意志未曾衰退,我们誓要斩下楼兰敌首,凯旋而归汉朝的宫殿,决不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战场上的壮丽景象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首联以秋鸿和暮角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战争氛围,颔联通过描绘寒光和秋气,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肃杀和壮阔,颈联则通过戈回和剑指的动作,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决心,尾联则以誓斩楼兰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表达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景象和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战士们的崇高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既壮丽又悲壮,诗人还通过战士们的誓言和决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游历边疆或听闻边疆战事之时,当时唐朝边疆局势紧张,战争频发,诗人深感国家安危之重,于是以笔为剑,创作了这首描绘战场景象和战士精神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战士们的崇敬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