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尚实抑虚文,纵产芝房非上瑞。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芝房行

唐·韦应物

圣朝尚实抑虚文,纵产芝房非上瑞。

德政惟行是远功,何须坐待祥风起。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译文

圣明的朝代重视实际而抑制浮夸的文风,即使宫殿里长出了灵芝也不是最好的祥瑞,真正的德行和政绩在于实际行动带来的长远效果,哪里需要坐等吉祥的风气来成就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韦应物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他认为圣明的朝代应该重视实际,抑制浮夸的文风,而不是过分追求表面的祥瑞,他强调,真正的德行和政绩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而不是坐等吉祥的风气,这里的“芝房”指的是宫殿中长出的灵芝,通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但韦应物却认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韦应物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他通过对比“圣朝尚实抑虚文”和“纵产芝房非上瑞”,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批判了过分追求表面祥瑞的浮夸风气,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担当。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易于理解,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说服力,诗歌也体现了韦应物对山水田园诗风的继承和发展,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现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在官场中的经历有关,他曾任多州刺史,对当时社会的政治风气和官场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在唐代,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官场中的浮夸风气和追求表面祥瑞的现象仍然存在,韦应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风气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德行和政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