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的解释

小星9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忍言!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闻天子正征蛮,三十六宫愁色攒。

翠华一去掩行宫,玉楼琼宇皆尘土。

千乘万骑西南行,水国山城瘴雾深。

暗闻歌吹声相触,远在云霄意难寻。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天子非常喜,诏赐将军金帛赉。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

一朝祸起萧墙内,河朔干戈竟不挠。

抱子携男无处藏,君臣相顾尽沾裳。

东郊不返魂长断,北地空余恨漫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秦妇吟声苦,三军闻之皆恸哭。

路人闻之皆掩泣,座客闻之皆嗟咨。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译文

(此处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两京的宫殿高耸入云,

我坐着看见霜露中生出了蓬蒿。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两京(长安和洛阳)宫殿的荒凉景象,宫殿曾经高耸入云,但现在却杂草丛生,霜露满地,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前后两京宫殿的巨大变化,宫殿的高耸与蓬蒿的丛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破坏力,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避乱洛阳时所作,当时,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长安、洛阳等京城地区陷入战乱,韦庄在洛阳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妇女的悲惨遭遇,于是创作了这首长诗《秦妇吟》,诗中通过一位秦地妇女的口吻,叙述了战乱前后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秦妇吟》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的长诗,而“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这两句诗则是其中的精彩之笔,以其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