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出自哪首诗?

梦梦7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这两句诗出自南朝宋时期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子真可畏,汉末盗贼如牛毛,

千戈万槊更相鏖。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文学家、诗人,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一生仕途坎坷,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等职,因宫廷斗争而死于乱兵之中,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风格峻拔,对后世诗歌有深远影响。

译文

面对餐桌却难以下咽,拔剑击打屋柱长声叹息,大丈夫活在世上能有多少时日,怎能像鸟儿一样蹒跚垂翼?不如辞官归去,回到家中休养生息,早晨出门与亲人告别,傍晚归来又在亲人身边,在床前与幼儿嬉戏玩耍,看妻子在织机上织布,自古以来圣贤之人大多贫贱,更何况我们这些既孤苦又正直的人呢!鲍子(鲍照自指)真是令人敬畏,汉末时期盗贼遍地如牛毛,千军万马相互厮杀不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两句,借古讽今,以汉末乱世为喻,暗指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赏析

鲍照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丈夫生世会几时”的短暂与“安能蹀躞垂羽翼”的无奈,以及“自古圣贤尽贫贱”的普遍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两句,以生动的历史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本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鲍照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诗人既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又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拟行路难·其六》是鲍照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生动的历史画面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