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菡萏轩
宋·苏辙
雨多潦水欲上阶,卧听凫鸭声拍拍。
小轩临水似船窗,一雨添波三尺涨。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正言、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哲宗即位后,入朝为右司谏,因上书言事忤逆神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历绩溪、绩宁等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复贬苏辙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循州(今广东惠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年),蔡京当国,苏辙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于雷州,徽宗即位后,徙居许州,致仕,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译文:
雨水充沛,池塘中的积水几乎要漫上台阶,我躺在床上,听着池塘中凫鸭拍打水面的声音,小轩临水而建,仿佛船上的窗户一般,一场大雨过后,池水上涨了三尺。
释义:
本诗描绘了作者在菡萏轩(一种建于水边的亭轩)中,因雨水充沛而观察到的景象,通过“雨多潦水欲上阶”和“一雨添波三尺涨”等句,展现了雨后的水势之大;而“卧听凫鸭声拍拍”则描绘了雨后池塘中凫鸭的活泼景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生动与趣味。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菡萏轩的景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诗中“雨多潦水欲上阶”一句,既描绘了雨后的水势之大,又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之幽静;而“卧听凫鸭声拍拍”一句,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是苏辙为和好友文与可(即文同)所作《洋州园亭三十咏》中的一首,文与可在洋州(今陕西洋县)任职时,曾修建了一座园亭,并作诗描绘其中的景致,苏辙在读了文与可的诗后,便和作了这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这组诗不仅展现了洋州园亭的景致之美,也体现了苏辙与文与可之间的深厚友谊,而本诗所描绘的菡萏轩景致,正是苏辙在和作中精心挑选并描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