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全诗是什么?

生辉4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峡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峡哀

唐·孟郊

三峡水急浪花飞,峡口山横云气微。

林寒涧肃禽鸟稀,花藤怪蔓白昼暗。

奔猿落狖无时哀,孤舟一去迷近远。

春雷初响蛰龙归,沙汀眠鹤未惊飞。

作者简介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曾游历四方,求取功名,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孟郊的诗以苦吟著称,多写世态炎凉、民间疾苦及个人遭遇,语言质朴凝炼,意境深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三峡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峡口的山峰横亘,云气微薄,林中寒气逼人,山涧寂静无声,禽鸟稀少;花藤怪蔓缠绕,使得白昼也变得昏暗,奔跑的猿猴和落下的狖猴无时无刻不在发出悲哀的叫声;孤舟远去,迷失了方向,不知远近,春雷初响,蛰伏的龙开始归来;而沙汀上的白鹤却还未被惊醒,仍在安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峡的险恶环境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迷茫,诗中“花藤怪蔓白昼暗”和“奔猿落狖无时哀”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三峡地区的荒凉和凄清,以及动物们的无助和悲哀,孤舟远去的形象也象征着诗人自己漂泊无依、前途未卜的境遇。

赏析

孟郊的《峡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著称,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三峡的险恶与内心的哀愁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动物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创作背景

孟郊在创作《峡哀》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游历四方,见证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内心充满了愤懑和无奈,当他来到三峡地区时,被这里的险恶环境和凄清景象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迷茫的诗歌,通过这首诗,孟郊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三峡地区的感受,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