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利州南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为意译后的近似表达,原诗中未直接出现此句,但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他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坎坷,温庭筠的诗风清丽婉约,词则婉约绮丽,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译文
清澈的江水静静地对着夕阳余晖,弯曲的岛屿连接着青翠的山峦,江面上传来马儿的嘶鸣,看着船儿离去;柳树边的人们停歇着,等待着船只归来,几丛沙草间群鸥散去,万顷江田上一只白鹭飞翔,谁能理解我乘舟追寻范蠡的足迹,在五湖烟水中忘却世俗心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利州南渡时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首联“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以空阔的水面、斜阳余晖、苍茫的岛屿和青翠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马嘶、船去、人歇、鸥散、鹭飞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则借范蠡之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心机的忘却。
创作背景
温庭筠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向往,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厌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温庭筠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这两句并非原诗中的直接表述,而是对原诗中意境的一种概括和提炼,在赏析和解读时,应将其与整首诗的氛围和意境相结合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