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鹤鸣山
唐·韦庄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
玄猿啼处松千尺,野客归时月半台。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花埋。
洞中仙子今何在,应驾青鸾去不回。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思与人生愁绪,情感真挚,风格清丽,对后世词坛影响甚大。
译文
鹤鸣山空寂无人,未见仙鹤飞来,青霞嶂深邃幽远,仿佛天际的壁垒被自然之手豁然打开,黑猿在千尺高的松林间啼叫,野外的旅人归来时,月亮已半挂在高台之上,云雾半开,新瀑之声轰鸣,松风阵阵,小径旁晚开的花朵被掩埋在落叶之下,那洞中的仙子如今身在何方?想必是驾着青鸾仙鸟,一去不复返了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鹤鸣山的幽静深邃与神秘莫测,首联直接点题,鹤鸣山虽名鹤鸣,却空无鹤影,青霞嶂则以其深邃和壮观的天壁之景引人入胜,颔联通过玄猿啼叫和野客归来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山的寂静与荒凉,颈联则以云气、新瀑、松风、晚花等自然元素,细腻地刻画了山中景色的变化与和谐,尾联则以仙子驾青鸾去而不返的想象,赋予了鹤鸣山以超凡脱俗的仙气,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鹤鸣山的幽静、深邃与神秘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仙人传说的浪漫想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写实性,又富有诗意和想象力,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仙人传说的想象,或许正是他内心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的反映,鹤鸣山作为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理想之地,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