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不作月岩游,万里重来已白头。出自哪首诗?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岩

宋·朱熹

几年不作月岩游,万里重来已白头。

却笑当年龙卧处,如今空有石臼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是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多年未曾游览月岩,如今万里迢迢重来此地,已是满头白发,回想起当年在此地隐居时,仿佛还能看见卧龙之处,但现在那里只剩下石臼中的流水在空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几年不作月岩游”点明诗人已多年未至月岩,次句“万里重来已白头”则通过“白头”这一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沧桑变化,后两句“却笑当年龙卧处,如今空有石臼流”则通过对比当年隐居之地与现在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多年未至的月岩和现在的景象对比,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白头”与“龙卧处”的对比,更是将人生的沧桑变化和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在晚年时期重游月岩时所作,月岩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是朱熹早年曾隐居讲学之地,多年之后,当朱熹再次来到此地时,已是满头白发,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朱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