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谁取置道侧,细柳穿颊危将烹。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鱼

唐·李商隐

小鱼谁取置道侧,细柳穿颊危将烹。

鳞伤遍体痛难忍,泪洒清波恨未平。

本是江湖逍遥客,奈何遭此劫难情。

人间多少悲欢事,莫待哀鸣方恸情。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创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是谁将小鱼捉来放在了路边?细长的柳条穿过它的脸颊,它即将被烹煮,小鱼遍体鳞伤,疼痛难忍,泪水洒落在清澈的波纹中,心中的怨恨难以平息,它本是江湖中逍遥自在的生灵,却为何遭遇了这样的劫难?人世间有多少悲欢离合的事情啊,不要等到它们发出哀鸣时才感到悲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鱼被捉、受伤、即将被烹煮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慨,诗中“小鱼谁取置道侧”一句,直接点出了小鱼的悲惨处境;“细柳穿颊危将烹”则进一步描绘了小鱼即将遭受的残酷命运,后两句则通过小鱼的口吻,表达了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小鱼的悲惨遭遇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小鱼的悲惨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不禁对小鱼产生同情之心,诗人也通过小鱼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小鱼的遭遇与人间悲欢离合的事情相联系,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小鱼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弱小生命的同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和细腻的笔触,将小鱼的悲惨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