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脱巾莫叹发成丝,六十年间万首诗。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创作贯穿了整个唐代中后期,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时政的严肃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风光的闲适之作,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
译文
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不需要去钻龟壳占卜或蓍草占卦。
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的好坏要等待七年以后。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感到恐惧,王莽在谦恭未篡位时伪装得很好。
不要因为头发变白而叹息,六十年间我已经写下了万首诗篇。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真伪、人才优劣的辨别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观点,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坚持,前两句提出解决疑问的方法,即不要迷信占卜;中间两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辨别真伪、优劣需要时间和耐心;最后两句则以诗人自身的经历作为例证,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辨别事物真伪、人才优劣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观点,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精神,诗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两句尤为精彩,既富有哲理又形象生动,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时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创作出来的,诗中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透露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精神,以及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