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不令成老伴,著书犹喜在名山。全诗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移居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常与陶诗意境并提)

造物不令成老伴,著书犹喜在名山。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而是后人根据陶诗意境或生活状态提炼出的感慨,用以形容陶渊明虽未得享高寿伴侣之福,但能在名山之中著书立说,亦属人生一大幸事,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附加句与《移居二首》的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附加句及《移居二首》整体意境)

造物主并未让我拥有长久相伴的老伴(此处寓意人生总有遗憾),但幸运的是,我还能在名山之中著书立说,留下自己的思想与文字。

(原诗译文略,主要围绕田园生活的和谐与自给自足的满足)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尽管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如未能与伴侣共度长久岁月,但他依然能在自然与学问中找到寄托,通过著书立说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永恒。

赏析

这句诗与《移居二首》的整体意境相呼应,展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与自然、邻里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他也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遗憾,但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以著书立说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传承给后世,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长生不老”。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世俗的虚伪深感不满,于是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移居二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造物不令成老伴,著书犹喜在名山”这一感慨,则可能是他在晚年回顾一生时,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