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读书台

宋·陆游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云开日出天光好,风定波平水色舒。

千载英魂无觅处,一樽浊酒对踌躇。

可怜蜀国关山外,空有遗祠傍绿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这世间的华丽锦缎怎能比得上这里的景致,当年在这高高的台上,你又在读些什么书呢?云开日出,天空晴朗,风平浪静,水面波光粼粼,景色宜人,那千年前的英魂已无处寻觅,我只能对着这一杯浊酒,心中满是踌躇,可怜那远在蜀国关山之外的读书台,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祠堂,被绿色的荒草所包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读书台的景色,表达了对古代读书人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慨,首句以“世上俗锦”与“高台”对比,突出了读书台环境的清雅脱俗;次句设问,引发读者对古人读书生活的遐想;后两句则通过“英魂无觅”和“遗祠傍绿芜”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先贤的追思。

赏析

陆游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对读书台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古代读书人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诗中“云开日出天光好,风定波平水色舒”两句,不仅写出了读书台环境的优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千载英魂无觅处,一樽浊酒对踌躇”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游览某地读书台时所作,面对读书台这一历史遗迹,陆游不禁想起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古代先贤,同时也感慨于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境遇,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读书人的怀念与敬仰,也是诗人自身情感与理想的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