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的释义

小编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才能远超管仲、乐毅。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武侯祠时,有感而发之作,诗中描绘了武侯祠的幽静肃穆,以及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和悲壮事业的崇敬和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关照,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价,又有现实的感慨,富有概括力和感染力,尾联“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忠诚,认为他的《出师表》是千古绝唱,无人能及,其才能更是远超古代的管仲和乐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国家处在动荡之中,他探访了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流落西南,但心系国家安危,对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深感敬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