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沔阳故城
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汉水东流绕郢去,孔明西去屯军时。
当时已说三分鼎,万古犹传八阵图。
落日荒城闻鼓角,尚疑丞相点兵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沔阳的道路上草木茂盛,卧龙诸葛亮已经逝去,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祠堂,汉水向东流淌,绕过郢都(今湖北荆州一带)远去,这正是诸葛亮向西进军屯兵的时候,在当时,他已经预见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他创造的八阵图更是万古流传,当夕阳照耀在这荒凉的古城之上,听到远处的鼓角之声,我还怀疑是不是丞相诸葛亮正在点兵出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沔阳故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深切怀念和敬仰,诗中“草离离”形容草木茂盛,暗示了故城的荒废;“卧龙往矣空遗祠”则直接表达了对诸葛亮逝世的惋惜和对其遗祠的凭吊,后两句通过回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进一步突出了他的伟大形象。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对沔阳故城和诸葛亮遗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敬仰,诗中“汉水东流绕郢去,孔明西去屯军时”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背景,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当时已说三分鼎,万古犹传八阵图”一句,则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创作背景
陆游在南宋时期,面临着国家分裂、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他深感国家危亡,忧心如焚,因此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之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陆游通过凭吊诸葛亮这一历史英雄,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和期盼,他也通过诸葛亮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忠诚和智慧的赞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