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荒村日暮鸟相呼,行歌拾穗将终身。
忍饥读书忽白首,空山无伴独樵苏。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风波入狱,但文学成就颇高,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宋琬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表达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时,更显深沉悲壮。
译文
在荒凉的村庄里,黄昏时分鸟儿在相互呼唤,我边走边唱着歌,捡拾着田间的麦穗,这样的生活或许将伴随我的一生,忍受着饥饿坚持读书,不知不觉间已到了白头,在这空旷的山林中,没有伴侣,只能独自砍柴打草为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孤独,首句“荒村日暮鸟相呼”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次句“行歌拾穗将终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以拾穗为生,边走边歌的凄苦生活状态;第三句“忍饥读书忽白首”揭示了诗人虽生活困苦,但仍坚持读书学习的精神追求;末句“空山无伴独樵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荒村”、“日暮”、“鸟相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以“行歌拾穗”的形象,展现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忍饥读书忽白首”一句,则凸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末句“空山无伴独樵苏”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宋琬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因政治风波入狱,晚年生活尤为困苦,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品质,正是宋琬诗歌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