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晓闻孤唳鹤,澄湖秋浸四垂天。出自哪首诗?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霁

宋·宋庠

楚客悲秋至,萧萧败叶间。

平野晓闻孤唳鹤,澄湖秋浸四垂天。

寒芜暝合疑无路,断渚烟生别有天。

谁遣孤舟临极浦,芦花萧萧暮潮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文学家、宰相。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宋庠自幼聪颖好学,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进士及第,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职,康定元年(1040年),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因与夏竦交恶,罢知扬州,改郓州、郑州,皇祐元年(1049年),复相,次年因灾异罢相,出知河南府,后徙知许州,累封郑国公,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宪”,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风平易近人,词藻华丽,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译文

楚地的旅人悲叹秋天的到来,在萧萧落叶之间徘徊。

清晨的平野上,孤鹤的鸣叫声回荡;清澈的湖水在秋天里,仿佛浸透了四方的天空。

寒草丛生,暮色四合,让人怀疑前方已无路可走;孤岛上烟雾缭绕,仿佛另有一番天地。

是谁让我独自驾着小舟来到这遥远的岸边?芦花在暮色和潮水前萧萧作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秋天的景象,通过孤鹤的鸣叫、清澈的湖水、寒草丛生和孤岛的烟雾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楚地秋天的独特魅力,首联“楚客悲秋至,萧萧败叶间”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悲叹,颔联“平野晓闻孤唳鹤,澄湖秋浸四垂天”则通过孤鹤的鸣叫和清澈的湖水,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颈联“寒芜暝合疑无路,断渚烟生别有天”则通过寒草丛生和孤岛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意境,尾联“谁遣孤舟临极浦,芦花萧萧暮潮前”则以孤舟和芦花为结尾,点出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庠在楚地游历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面对秋天的景象,不禁心生感慨,他通过描绘楚地的秋景,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悲叹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