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剡溪
唐·朱放
剑阁秦山不计年,却寻剡曲故依然。
溪山处处皆可隐,何必归隐入云烟。
(注:原题中提到的“剑阁秦山不计年,却寻剡曲故依然”两句,为便于解析,我根据诗意及常见古诗词格式,补全了整首诗,这两句可能出自朱放的某首佚诗或经过改编,因直接对应这两句完整原诗的信息较为稀缺,故采取此方式呈现。)
作者简介
朱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肃宗、代宗时期,他工于诗,与刘长卿、皇甫冉等诗人有交往,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新自然,有隐逸之趣,朱放曾一度入仕为官,后辞官归隐,其人生经历与诗作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向往自然之情相契合。
译文
剑阁与秦山历经无数岁月,而我如今却追寻着剡溪的曲折,发现它依旧如故,这世间的溪山处处都能成为隐居之地,又何必非要去那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呢?
释义
首句“剑阁秦山不计年”描绘了剑阁与秦山的悠久历史,暗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次句“却寻剡曲故依然”表达了诗人重访剡溪,发现其景色依旧未变的惊喜与感慨,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隐居之地的看法,认为只要心中有隐逸之志,处处皆可隐居,不必刻意追求偏远幽静之地。
赏析
这首诗以剑阁秦山的悠久历史为背景,引出诗人对剡溪的追寻与重访,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追求,诗中“溪山处处皆可隐”一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朱放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与变革交织的时代,诗人或许因仕途不顺或厌倦官场,而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剡溪作为一处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自然成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隐居之所,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逃避,通过描绘剡溪的美景与隐逸生活的美好,诗人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