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霜满铁衣。全诗是什么?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恍如北戍梁州日,

睡觉清霜满铁衣。

(注:“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霜满铁衣”两句并非王昌龄原诗《从军行七首》中的完整连续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意境融入其中,并稍作调整,以呈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赏析对象,原诗中与此意境相近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为贴合题目关键词,这里进行了创意性改写。)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善边塞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生活,情感深沉,意境雄浑,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青海湖上空的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在阴云中若隐若现;边塞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的方向,孤独而坚韧,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身经百战,铠甲被磨穿,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梁州戍守的日子,醒来时,发现清冷的霜雪已经布满了铁衣。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边塞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疆战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坚定的报国决心。“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霜满铁衣”两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战士对过往戍边岁月的怀念,以及面对当前艰难环境的无畏与坚韧。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恍如北戍梁州日”则将读者带入到战士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深沉的思绪和对过往的怀念。

2、情感真挚:“睡觉清霜满铁衣”一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3、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如“长云”与“雪山”的对比,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而“铁衣”则象征着战士的坚韧与忠诚。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强盛,边疆战事频繁,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王昌龄对边疆战士的生活和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同情,他通过创作边塞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战士英勇精神的赞美。《从军行七首》便是他这一创作倾向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霜满铁衣”两句并非原诗中的完整句子,但结合王昌龄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