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十里疏钟到野堂。
酒肆人家烟未起,
五更残月伴清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诗论家。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早年曾师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后自成一家,工于诗,长于五言,诗风自然高妙,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词虽不多,但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露水沾湿我粗布衣服,早晨的寒意渐渐袭来;
十里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这山野人家的草堂。
村店人家尚未开门,炊烟未起,
五更天时,残月挂在天边,清霜铺满大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的情景,通过“露侵驼褐”、“十里疏钟”、“五更残月伴清霜”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清晨的寒冷和寂静,以及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早行的所见所感,首句“露侵驼褐晓寒轻”以“露侵驼褐”点明时间之早,同时以“晓寒轻”写出清晨的寒意;次句“十里疏钟到野堂”以“十里疏钟”写出钟声之远,同时以“到野堂”点明地点之偏;三、四两句“酒肆人家烟未起,五更残月伴清霜”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寂静和寒冷,以“烟未起”和“残月伴清霜”写出村店人家的冷清和月色的清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旅途中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挫折,而早行的情景则触发了他的情感共鸣,他通过描绘清晨的寒冷和寂静,以及自己旅途的孤独和艰辛,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