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无私不我欺,精祈未效莫轻疑。全诗是什么?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祈雨

唐·李中

至德无私不我欺,精祈未效莫轻疑。

为怜农作物焦枯色,祈雨心同下蔡时。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反映民生疾苦和自然景观的诗歌著称,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高尚的德行如同上天般无私,不会欺骗我;我虔诚地祈求雨水,虽然目前还没有见效,但不要轻易怀疑我的诚意,看着田间的农作物因干旱而焦枯,我祈求雨水的心情与古代下蔡(地名,此处代指干旱之地)的人们是一样的迫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上天至德无私的信任,以及他面对干旱时虔诚祈雨的决心,尽管祈雨尚未见效,但诗人并未放弃希望,而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诚意终将得到回应,他也表达了对农作物因干旱而受损的同情,以及希望雨水能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迫切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首句“至德无私不我欺”以天道的无私作为祈雨的基础,表达了诗人对上天公正无私的信任;次句“精祈未效莫轻疑”则强调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农作物因干旱而受损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祈雨的迫切愿望和对百姓的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李中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民生疾苦,因此写下了这首祈雨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祈愿,能够感动上天,为百姓带来雨水,缓解旱情,拯救农作物于危难之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