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人间无已时,夜窗喜对出尘姿。的解释

春秋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宋·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晕碧棱。

谢客吟魂应自愧,向人疏影欲生横。

奔走人间无已时,夜窗喜对出尘姿。

更怜清景无人见,斫却寒梅未肯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林逋,自幼聪颖好学,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年六十二,葬于杭州西湖小孤山,林逋的诗,风格澄澈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是北宋初期山林诗人的代表。

译文

(第二首后半部分)

我奔走于人间,忙碌不停歇,但在夜晚的窗前,却欣喜地面对着梅花那超凡脱俗的姿态,更加怜惜的是,这样清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即便是砍去寒梅的枝干,它依然不肯让人知晓它的美丽与孤独。

释义

“奔走人间无已时”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忙碌与无奈;“夜窗喜对出尘姿”则展现了诗人面对梅花时的喜悦与超脱;“更怜清景无人见,斫却寒梅未肯知”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之美无人欣赏的遗憾,以及梅花即便无人知晓也依然坚持自我、不肯妥协的高洁品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超凡脱俗与孤独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尘世中奔波的疲惫与无奈,以及在面对梅花时获得的片刻宁静与超脱,诗人也通过“更怜清景无人见”等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与惋惜,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林逋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林逋一生未娶,不仕不禄,惟爱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隐居西湖孤山,与梅花为伴,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与孤独,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与惋惜,以及对自我坚持与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