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上寻诗
宋·苏泂
湖上霜高水落时,一藤信步出寻诗。
斜阳忽送西峰雨,满径松风听似痴。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5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今属四川)人,但生卒年均不详,苏泂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年间,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也有唱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译文
在湖面上霜气凝重、水位下降的季节里,我手持一根藤杖,悠闲地漫步,去寻找作诗的灵感,夕阳西下时,忽然一阵西风吹过,带来了山峰那边的雨丝,小径两旁松树摇曳生风,那风声听起来就像是我痴迷于诗境中的心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于湖畔漫步寻诗的情景,首句“湖上霜高水落时”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次句“一藤信步出寻诗”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随性而行的形象,后两句通过“斜阳”、“西峰雨”和“满径松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寻诗过程中的心境变化,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深秋湖上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传神,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情境已难以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诗歌创作的深厚情感,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苏泂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或许在某个深秋时节,独自漫步于湖畔,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