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与世终难合,惟恨无人粗见知。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不辞鬒发成秋雪,惟恨无人粗见知。

对晚镜中鸾别鹤,向来云雨不成期。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译文

不害怕自己的鬓发变成秋天的白雪,只遗憾没有人能够粗略地了解我,对着傍晚镜子中的孤鸾别鹤,往昔的云雨之约终究没有实现。

释义

“不辞鬒发成秋雪”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坦然接受,但“惟恨无人粗见知”则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对晚镜中鸾别鹤”以孤鸾别鹤自喻,形容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向来云雨不成期”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不辞鬒发成秋雪”以秋雪比喻白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的形象,但诗人对此却表现出一种坦然接受的态度,次句“惟恨无人粗见知”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后两句“对晚镜中鸾别鹤,向来云雨不成期”则进一步以孤鸾别鹤自喻,形容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并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的杂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坦然接受以及对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无奈的深刻体验,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士人阶层的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