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日出行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帝俊之下都,六日之所舍。

天门夜开阖,日月昼夜过。

龙衔火烛星汉斜,有鸟翯翯飞欹欹。

天门詄荡詄荡,谁人知帝之居?

西方焉有六国,徒为尔劳心力。

云汉三千丈,欲渡无舟楫。

使吾名兮万古传,穷死且不朽。

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日出从东方山隈升起,好像从地底涌来,它穿越天空又落入海中,六条龙所驾日车到哪儿去了呢?日升日落,自古至今,永不停息,人不是元气,怎么能与太阳一起长久徘徊呢?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是谁挥鞭策赶一天四时的运转呢?万物的兴衰皆自然规律,羲和啊羲和,你怎么就沦没在污浊的波涛之中了呢?鲁阳公有什么德行,能挥戈驻日使时光倒流?这些行为违背了天道,实在是矫揉造作的谎言啊!我要把天地四方囊括于胸中,与元气浑然一体,天帝俊在下方之都,六日所居之处,天门夜开夜合,日月昼夜更替而过,龙衔烛照亮天上银河倾斜,有鸟展翅高飞,天门开合,谁人知道天帝的居所?西方哪里有什么六国,白白为你劳心费力,银河长达三千丈,欲渡却没有船只,让我的名声万古流传,即使穷困而死,也不失为不朽,城门口猎猎飘扬着双面的青旗,羲和驾着日车催促着向西南方驰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宇宙万物的感慨,诗中通过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时间、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万物兴衰的无奈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日出为引子,展开了对宇宙、时间、生命的宏大思考,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日出的景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诗中通过对羲和、鲁阳公等神话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类力量的渺小认识,诗人也通过“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等句子,表达了对万物兴衰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李白一生游历四方,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宇宙、时间、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万物兴衰的无奈和超脱,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力量的渺小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