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途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异时恐抱终身恨,此日宁知徒步归。
风急天高云黯淡,路遥人倦鸟低飞。
前程未卜心先怯,往事如烟梦已违。
独步苍茫寻旧迹,夕阳回首泪沾衣。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过上了吟咏诗文的闲适生活,作品广受世人称赞,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曾经担心会抱憾终身,如今哪知会徒步而归。
风急天高,云彩显得黯淡无光,路途遥远,人已疲倦,连鸟儿都飞得低了。
未来的路途难以预料,心中先已感到胆怯,过去的事情如同烟雾一般消散,梦想已经违背。
独自漫步在苍茫的大地上寻找旧日的痕迹,夕阳西下,回首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复杂心情,首联“异时恐抱终身恨,此日宁知徒步归”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可能留下遗憾的忧虑,以及现在徒步归来的无奈与感慨,颔联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象,风急天高,云黯淡,路遥人倦,鸟低飞,营造出一种凄凉、疲惫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与遗憾,尾联以独步苍茫、夕阳回首、泪沾衣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伤。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以徒步归来的经历为线索,串联起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风急天高云黯淡”既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仕途不顺或人生遭遇挫折之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袁枚在仕途上并未能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途中,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内心深感无奈与感慨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情感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