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寄远
唐·杜牧
楼外觚棱拂斗寒,
石阑干外涨江澜。
回首觚棱渺何处,
从今常寄梦魂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清新俊逸,内容广泛,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译文
站在楼上,远处的宫殿(觚棱,指代宫殿的屋角)仿佛触及寒冷的星斗,
石栏杆之外,江水波涛汹涌,浪花翻滚。
当我回头望去,那宫殿的轮廓已消失在远方,
从今以后,我的梦魂将常常寄托在那遥远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可能象征着故都长安或某种理想化的政治中心)的深切怀念与向往,首句以“觚棱拂斗寒”形容宫殿之高峻,次句“石阑干外涨江澜”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宫殿形成对比,增强了空间感与时间的流逝感,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回首间宫殿已渺不可见,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魂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赏析
杜牧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觚棱”作为宫殿的象征,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隐含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而“涨江澜”则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人生的波澜,与诗人内心的激荡相呼应,最后两句直接抒情,将个人的思念与梦想融入梦境之中,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展现了杜牧深邃的情感世界与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杜牧在仕途不顺、远离政治中心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杜牧虽胸怀大志,却难以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对往昔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写照,通过登高望远,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