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屈指四十年,怀抱凄凉真隔世。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昔

清·黄景仁

即今屈指四十年,怀抱凄凉真隔世。

忏悔前生作恶业,著书岂为求名利。

颓龄已迫桑榆景,穷途只合幽并气。

偶听邻家吹笛声,声声似我儿时戏。

作者及朝代

黄景仁(1749年—1783年),清代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赴陕西按察使幕为掌书记,潦倒而终,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

译文

到如今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年,心中凄凉的感觉如同隔了一个世界,我忏悔前世所造的恶业,著书立说难道只是为了追求名利吗?衰老之年已经逼近,如同夕阳照在桑榆树梢,穷途末路之时只应保有幽并之地的豪侠之气,偶尔听到邻居家吹响的笛声,那声声笛音仿佛是我儿时嬉戏时的欢笑。

释义

这首诗是黄景仁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回顾与感慨,首联“即今屈指四十年,怀抱凄凉真隔世”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四十年人生的凄凉感受,仿佛与世隔绝,颔联“忏悔前生作恶业,著书岂为求名利”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著书立说目的的澄清,颈联“颓龄已迫桑榆景,穷途只合幽并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与不屈的豪气,尾联“偶听邻家吹笛声,声声似我儿时戏”以邻家笛声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增添了全诗的感伤色彩。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首联以“即今屈指四十年”开篇,直接点出时间跨度,紧接着以“怀抱凄凉真隔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受,颔联通过“忏悔前生作恶业”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自责,同时以“著书岂为求名利”来澄清自己著书立说的真正目的,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与不屈的豪气,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尾联以邻家笛声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感伤色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时,黄景仁已经历了四十年的坎坷人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回顾自己的过去,感到凄凉与无奈;他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与不确定,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黄景仁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与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