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中
久脱朝衣学道装,溪云野鹤作身章。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诵短章。
林壑鸟啼春寂寂,水亭花发日长长。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共夕阳。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晚年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淡泊明志著称,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长久地脱下官服,换上了道士的衣裳,溪边的云彩和野外的白鹤成了我的徽章,闲暇时,我坐在石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在松林间吟诵短小的诗篇,林中的鸟儿在春天里寂静地啼叫,水亭边的花儿在漫长的日光中绽放,这里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只有清风和夕阳与我相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山林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久脱朝衣学道装,溪云野鹤作身章”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厌倦了官场生活,选择归隐山林,以溪云野鹤为伴,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宁静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物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诗人通过对比官场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李中的仕途不顺有关,在晚唐至五代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许多士人选择归隐山林,以逃避现实的苦难,李中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